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


“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介绍上至远古,下至清末民初的中国绘画史,将中国文化、哲学、个性、风俗融入其中,正式提出中国画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双峰的观点,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美术史专著。

今年是潘天寿诞辰125周年,我们特地推出彩图版《中国绘画史》,根据民国版本,重新修订,添加160余幅彩图和数十条注释,更是囊括十大传世名画及细节图。

在提倡传统文化、民族自信的今天,相信这可以使更多人领略这位超越时代的大师那深邃的眼光和宏大格局,为我们带来艺术知识和艺术境界的滋补,让这“美的底气”更足!





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


本文节选自潘天寿《中国绘画史》




潘天寿(1897~1971),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被视为“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浙江宁海人。早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弘一法师),多年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不仅是大书画家,还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国画系,奠定了现代国画教育的基础。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作品有《中国绘画史》《潘天寿书画集》等。



一提到绘画,你脑子首先出现的是什么?
是那透视严谨的素描,还是那精致细腻、可以媲美照片的油画?
无疑,现代美术教育下,西方绘画占据视野主导,素描、油画是我们最常见的绘画体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星空》,已深深印在了我们对绘画的理解上。
可我们能想到哪些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绘画?
我们中国人的绘画自信又在哪儿呢?
其实无需发掘,只需静静回望历史,便能一探中国人的审美之巅。


01

24朝绘画,一段“美的历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经24朝,从史前到近代,每一朝,都承载着中国人关于绘画的“美”梦。
绘画起于黄帝,《鱼龙河图》云:“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先贤多认为书画同源,在早期,文字即画,画即文字,夏商周时期尤可体现。这一时期,画技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以现在的眼光看,也透露着几分俏皮与可爱。

▲【夏朝】钩带铭文


来到秦汉,绘画题材更为多样,造型更加生动,以动态传情。在画像石中,众多人物、动物、器物被安排得有条不紊,疏密繁简错落有致。

▲【东汉】嘉祥宋山小石祠画像石(拓本)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因素融入绘画。东晋时,顾恺之提出了明确的人物画画论,阐述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的规律,其画作《洛神赋图》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物画的最高创作水平。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

唐朝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环境相对宽松。除诗词外,士大夫阶层将绘画视作内心表达的又一重要途径。
此时的画作则更加世俗化,出现了许多传世佳作,如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阎立本的《步辇图》等。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顶峰,文人画家大量出现,以诗入画的风气更加明显,同时注意写生和技法的探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可圈可点的风俗画佳作,繁而不乱,引人入胜。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朝知识分子地位低下,不得志的文人只能将情绪转化到画作上,这一时期抒情山水画数量增多,画家黄公望、吴镇等人在山水画方面有着不小的成就,其绘画作品具有极深的感染力。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明清时期,画作的主体开始趋向于简单,一个水果、一朵花、一只小动物都可能成为这时期画作的主题,可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明】明宣宗朱瞻基《唐苑嬉春图》

▲【清】恽寿平《摹古册·牡丹》


02

我们是“具有美的底气的民族”

一览中国绘画史,即是一览“美的历程”。
千百年间,画师们前赴后继,在一笔一画中,在勾皴点染下,共同塑造了中国美的精神内核。
中国画的美,超脱出画卷,最终融入进中国人的生活:
寒冬的窗花、屋檐的雕镂、青瓷的勾勒……国风之美,虽微虽细,绵延永长。
现代生活,传统似乎隐去,但却从未消失,而是化作了中国人血脉上的“美的基因”。
河南电视台“出圈”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宫女的妆容、舞台的布景,参考了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呈现出的效果令人感到惊艳无比。

▲河南电视台节目《唐宫夜宴》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而人们更加熟悉的春晚上的《只此青绿》,巧妙借鉴了北宋王希孟的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看画才知,震撼无需多言,千里江山,只此青绿。

▲春晚节目《只此青绿》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中国风悄然兴起,服饰、广告、舞台布景、建筑,各种满满国风的国潮设计,或多或少都取材于中国传统绘画,取材于中国千百年间形成的“美的共识”。
正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是“具有美的底气的民族”。


03

《中国绘画史》其书

这些“美的底气”,曾在“西学东渐”中黯然隐去,经过了近现代一位位美术教育者的挖掘和重视,它们才重新显现。
1926年,在上海任教的潘天寿为了教学之需,编撰了一部《中国绘画史》作为教材。

▲1926年潘天寿《中国绘画史》

他撰写这部绘画史的深层目的,正是梳理本国的美术文化材料,以充分了解自己的文化,进而建立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淞沪会战时,这部书毁于战火,1934年,他着手重新修订《中国绘画史》,于1936年正式出版。

▲1936年潘天寿《中国绘画史》

潘天寿后来与黄宾宏、齐白石、吴昌硕并称为中国传统绘画四大家,被视为“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他还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国画系,奠定了现代国画教育的基础。

▲20世纪30年代的潘天寿

这部《中国绘画史》,是他美术教育之始,是他艺术理想之基。

▲新版《中国绘画史》

在本书的绪论中,他首先对中西绘画的源头进行了深入思考:

尝考世界文化发源地,在西方为意大利半岛,在东方为中国。意大利吸收埃及与中央亚细亚古代文明之养素,启发希腊、罗马两时代,分枝布叶,荫蔽全欧,移植美洲;中国则采纳美索不达米亚与印度文明之灌溉,汇成东方特殊统系之泉源,波翻浪涌,沿朝鲜及我国台湾一带泛滥于琉球、日本诸域。

接着他又写道:

吾国自有绘画以来,经先民专心一志之研求,四五千年长期间之演进,作手名家,彬彬辈出,或甲先而乙后,或星罗而棋布,各发挥一代之光彩。

先生对中国绘画、对中国文化之自豪,可见一斑!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介绍了24朝1600余位画家,从原始绘画传说讲到清末民初;从画作创作的背景讲到各个画派的源流、传承、特点。



宋代之后,详细介绍了历代宫廷画院的情况和名作,还讲述了画家与“金主”的互动、画派之间的纷争,从中我们可以读到艺术与社会、与政治之间的关联,全面了解画作产生的深远背景。


书中将中国绘画代表性作品,如汉代画像石、晋代人物画、唐代动物画、宋代宫廷画、元代文人画、明代肖像画、清代西方画……事无巨细,娓娓道来。



今年是潘天寿诞辰125周年,我们特地推出彩图版《中国绘画史》,根据民国版本,重新修订,添加160余幅彩图和数十条注释,更是囊括十大传世名画及细节图。



在提倡传统文化、民族自信的今天,相信这可以使更多人领略这位超越时代的大师那深邃的眼光和宏大格局,为我们带来艺术知识和艺术境界的滋补,让这“美的底气”更足!





《中国绘画史》


作者:潘天寿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页数:496

定价: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54619377


内容简介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介绍上至远古,下至清末民初的中国绘画史,将中国文化、哲学、个性、风俗融入其中,正式提出中国画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双峰的观点,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美术史专著

全书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四编,介绍24朝、1600余位画家及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各画派源流、特点等,包括但不限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宫廷画、文人画、佛画、界画、墨戏画等,介绍了美术史上“南北宗论”“吴浙之争”的重大争议,并对西域、古印度、西洋宗教画等外来画派对本土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初版于1924年,原稿因淞沪战火焚毁,经作者撰写修订,于1936年重新出版,被列入“大学丛书”。书中观点受到包括汉学家高居翰教授在内的诸多学者的推崇。有人说,如何在世界视野下不失本位意识地观照中国绘画的演进发展,迄今为止,潘天寿仍然是在这个方向上走得最远的人之一。



编辑推荐

★绘画版“美的历程”,中国现代美术史开山之作,民国商务版美术系教科书。
★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美术教育家潘天寿代表作,影响几代国画系学生。
★经典美术教材,首次使用全彩版印刷,涵盖160余幅历代名画。
★随书附赠近1米长《五牛图》折页、潘天寿“水墨小鸟”书签。
★无障碍阅读:生僻字词注音注释,绘画术语、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添加说明。
★装帧精美:裸脊,可180度平摊,手工裱糊,书名烫黑。
★特色书品质,设《汉宫春晓图》色口。
★涵盖历代名画名作,包括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网红名画;1600余位画家,可做工具书。
★书后附历代名画目录,方便检索。



目录


第一编 古代史
第一章 绘画之起源与成立
第二章 唐虞夏商周之绘画
第三章 春秋战国及秦之绘画
第二编 上世史
第一章 汉代之绘画
第二章 魏晋之绘画及其画论
第三章 南北朝之绘画及其画论
第四章 隋代之绘画
第三编 中世史
第一章 唐代之绘画
甲 初唐之绘画
乙 盛唐之绘画
丙 中唐之绘画
丁 晚唐之绘画
戊 唐代之画论
第二章 五代之绘画及其画论
第三章 宋代之绘画
甲 宋代之画院
乙 宋代之道释人物画
丙 宋代之山水画
丁 宋代之花鸟画
戊 宋代墨戏画之发展
己 宋代之画论
第四章 元代之绘画
甲 元代之道释人物画
乙 元代之山水画
丙 元代之花鸟画
丁 元代之墨戏画
戊 元代之画论
第四编 近世史
第一章 明代之绘画
甲  明代之画院
乙  明代之道释人物画
丙  明代之山水画
丁  明代之花鸟画
戊  明代之墨戏画及专门作者
己  明代之画论
第二章 清代之绘画
甲  清代之画院
乙  清代之道释人物画
丙  清代之山水画
丁  清代之花卉画
戊  清代之墨戏画指头画及专门作者
己  清代之画论
附录 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
甲  第一时期
乙  第二时期
丙  第三时期
丁  第四时期





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本号目前建有  历史社科读书交流群,请及时关注公众号,进入临时群,群主或管理员会添加您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